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捕捉蛛丝马迹挑个好设计师

发表于2015-01-26
标签:建材市场 施工 设计图 业主 设计 

挑对一位合适的设计师,不仅会得到理想的设计,还可以省去很多麻烦,是装修中重要的一环。那么,如何慧眼识珠?近日,记者请设计师作为当事人现身说法,告诉你如何捕捉理想设计师的“蛛丝马迹”

        看学识:学有专长 术有专攻

       关于设计师业务水平的判断,业主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:

        误区一:热情等于能力。一名设计师说:“我以前的一个同事,接了很多单子,主要是他太能忽悠了,他那设计水平,不敢恭维。”其实,对于一些设计师来说,总会遇到这么一位热情如火但专业能力不匹配的同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误区二:风格都擅长。在不少人眼中,设计师应该是风格都信手拈来,但业内人士透露,每个设计师都会有专长,比如擅长做中式风格的设计师,会有更多的业主慕名请他做中式设计,他在这个领域就会越来越有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 误区三:级别越高越强。在家装公司中,设计师会分为不同的等级。有些业主担心初级的设计师是半桶水,是学徒,会把工程弄砸了。但事实上,初级的设计师有可能从业时间不长,但简单的项目也能胜任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家装公司的展厅内,往往会摆着设计师的履历、擅长风格,再看看设计师的代表作,基本可以判断其专长。在与设计师沟通时,可准备些难题,有经验的设计师,会给出专业的回答。此外,业主新居若面积大、要求高,可以选择工龄长、级别高的设计师。若面积小,只要满足基本功能,选择初级设计师即可,设计费也比较实惠。


        看实在:给出最优性价比

      某装饰公司设计师带着一位复式楼业主,买了120万元的瓷砖。同年,另有一位设计师,带着业主购买门、酒柜等实木建材,花了86万元。两个“天价建材”事件在圈里激起反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行业内心知肚明——设计师应是拿了回扣,但评论又两极分化:一种声音认为这是“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”,算得上设计师的成功,业主也应该得到了理想的品质;另一种声音则认为,所购建材尽管不会太差,但设计师“揩油”的意图太明显,纵观建材市场,不一定非得买那么贵的,才能出富丽堂皇的效果。这设计师要真站在业主角度着想,这支出起码能砍掉一半。

        花了大价钱,但从肉眼却看不出价值的案例也有不少。事实上,在设计师行业内,认为设计师用料“快、准、狠”,能省就省,该贵的也绝不含糊,每一分钱都恰到好处,用最少的预算做出性价比最高的效果才是高手。

       周到的设计师会在设计图上标注出建议使用的材料,以及参考价格,且这种材料是在南宁可以买到的。他们愿意陪业主选购建材,会建议颜色、质感,但不一定限定某品牌某款式,毕竟建材同质化,市面上很容易找到同款。当然,业主自己也要事先做些功课,多比多看为好。

        看服务:每个细节都替你想好
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设计师廖诚纬在刚入行的时候,有一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:一个客户家的背景墙用大芯板做造型,设计图上已经定下具体的纹样,但项目经理为了省事省钱,偷工了,但是那位设计师一定要求拆掉重做。这让我对这位设计师佩服。首先,他一定是有资历和经验的,对施工效果有十分的把握,才敢要求返工;其次,他是把工程当成作品用心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有的设计师在装修完毕之后,还帮助业主搭配软装饰——这是在合同职责之外的;有的设计师对业主的工地约见还能“随叫随到”,即使不能到,也能在电话里给出答复,让业主安心。总之,对于负责的设计师来说,从第一次与业主接触,到保修卡送到业主手上,都应贴心服务。

        设计师有没有用心,首先从图纸就能够看出来,不但每个设计细节都能说出所以然,一些想不到的细节,也能替业主想到。当然,管理严格的公司,也能帮助设计师自律,比如公司规章会规定定期下工地、回访、沟通等等。一些野马公司,没有自己的施工团队,免费设计没有含金量,施工缺乏标准,还得提防半路加价,遇之得不偿失。

上一页|1|
/1页